有这样一个故事曾经很流行: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因为丈夫要接在农村寡居多年的老母亲同住,而遭到了在大城市长大的妻子的反对,丈夫为此还动手打了妻子。这让孝敬母亲又深爱妻子的丈夫痛苦不堪,他最终选择了杀妻后来结束这一切。这个故事非常极端,但是的是我们身边的一个两难选择:结婚后,是不是和父母一起住?
一份关于老年人与子女之间关系的调查显示:亲情关系正在变得日渐淡漠。在接受调查的228位老人中,与儿女分开居住的有167人,占了73%。在“两代人住在一起是否和谐”的问题上,有134人选择了“不和谐”,占了59%。如今的小夫妻,更愿意保留恋爱时的私密空间和随意自如的日常生活。但高额的房价以及传统的孝顺观,也让不少夫妻在婚后,选择和父母“同居”。
要是有条件,千万不能和父母一起住
在京城某企业工作的崔先生今年36岁,结婚5年后,去年离婚。当初结婚的时候没钱买房,婚后几年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最初两年大家相安无事,母亲照顾他们的生活,爱人尽可能地分担家务,可后来,生活渐渐发生了变化。
“有一天晚上我要找第二天穿的衣服,可我发现我这一个礼拜换下来的衣服都没有洗,我就问我妻子,她说洗衣服的事情一直是我妈管,我就又去找我妈,我妈说,你都结婚了,我还天天伺候你,你找个媳妇,天天什么也不干。”崔先生以为,也许是母亲觉得照顾他们夫妻这么长时间有些辛苦,所以难免有点怨言,也就没太往心里去,可没过多长时间,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我工作以后,每个月一直给家用,四五百,结婚以后我俩每个月给家里1000块钱,后来我妈说钱不够家用,物价在涨,想让我们每个月多交点,我们就改成1200元了。”增加了200元,妻子不高兴,本来两口子每月也经常给家里买东西,花销也不算少。面对母亲和妻子的埋怨,崔先生两头为难,只能默默。
但这样的日子也没过多久,矛盾又一次爆发。崔先生说:“有一天我妈问我妻子说我们俩这几年攒了多少钱了,她说也就不到5万块钱,我妈听了之后就说了一句,怎么才这么点儿,她们就吵了起来,回家以后我就当着我妈面说了我妻子。”一肚子委屈还被丈夫当着婆婆的面数落,崔先生的妻子忍无可忍,最终两人的婚姻了尽头。
王先生也是京城一家企业的职员,月收入5000多元的他与父母同住。
2007年的夏天,为了孩子上学,王先生一家3口搬入了距离孩子学校很近的父母家中,开始了三代同堂的生活。
开始时,“老人帮着接送孩子,我和我爱人每天晚上到家都能吃上热饭菜,我们感觉很好”,但日子慢慢过去了,生活中的纠葛也日渐显露。
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这可是我家一切矛盾的导火索”。
儿子天生调皮,爱闹,上课有时不注意,“会被老师请家长”。经过老师的一番“汇报”,晚上,王家便会爆发“战争”。
经历过同住的王先生感慨地告诉记者:“以后我老了,绝对不跟我儿子同住!”
跟老人生活在一起,感觉特省心
“以前上班时间紧,早饭没时间吃,现在早上7:30,他们做好早饭叫你吃,我们都长胖了。”在某工作的胡先生如是说。胡先生结婚6年了,他和妻子都是外地人,父母总觉得他们平时没有人照顾,所以每年秦先生的父母都会过来住上几个月。小两口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做家务,和父母一起住。老两口在闲暇之余会把屋子打扫的一尘不染,干干净净。
胡先生的妻子张女士说,“家务基本上都是婆婆干,我插不上手。你的东西原来放在哪儿她还会放在远处,怕你找不到,会把家里的灰都擦干净。但是由于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旦和老人在一起生活,很多习惯就要改变。有老人在家,出去要打招呼。原来晚上回来晚了,进门直接咣当就把门关上了,可是老人睡觉轻,就要考虑。”
结婚时间不长的小曾也说:“人与人之间相处靠的是那份真诚,我对婆婆好,想必她也会对我好。结婚一年来,我与公公婆婆之间相处得挺融洽。每天下班后,他们便会张罗好热腾腾的饭菜等着我们。并且,现在孩子也是由两位老人,这份温馨的感觉让人很舒服。两位老人出门旅游的时候,我还感觉不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