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信托行业面临的兑付危机愈演愈烈,整体风险逐渐加大。
早报记者根据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以来共有十几家信托公司已陷入“兑付危机”,每家平均“踩雷”1单。而中诚信托、安信信托、中信信托、新华信托这四家公司各有2单陷入延期兑付状况。2014年以来,包括中诚信托、中融信托等公司即将有项目恐难兑付完全,引发了信用风险。
从近两年整个信托行业来看,房地产信托无疑是“重灾区”。统计显示,房地产领域的信托风险事件占比较高,矿产信托的卷入金额大。
多径的“刚性兑付”
所谓“刚性兑付”,指的是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当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信托公司需要兜底处理。事实上,国内并没有哪项法律条文信托公司进行刚性兑付,这只是信托业一个不成文的。
7月24日下午,此前已被多次报道的中诚信托诚至金开2号以公告形式承认了“延期兑付”的事实。
中诚信托称,未来将继续督促融资方推进下属煤矿的恢复经营生产、二次整合,并寻找受让方、通过法律途径主张等方式,以实现信托财产的变现和现金回收。
由此得以窥出,信托公司为完成“刚性兑付”准备了多种径。2013年以来,被曝出兑付危机的信托公司,通过寻找接盘者、自行垫付资金、变卖融资方抵押资产、诉诸司法程序等方式完成兑付。
例如,2013年3月,报道安信信托一款房地产信托“昆山联邦国际资产收益财产权信托”未完成兑付,该项目本应于2012年9月23日到期完成本息支付。但融资方一直拖延未予以兑付,安信信托在交涉数次无果后,又迫于信托投资者强大的压力,于2012年9月24日,对信托进行了兑付。随后,该公司通过司法程序了漫长讨债。
而实在的情况下,信托公司可能只支付本金来完成“刚性兑付”,如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
一方面是不断加大的“兑付风险”,另一方面是信托公司死扛的“刚性兑付”,业内认为应该逐步解除“刚性兑付”的魔咒。
今年7月8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3-2014)》(下称“《报告》”)称,“刚性兑付”已经开始负面作用。从信托业长期健康发展角度看,信托公司必须对待“刚性兑付”策略,对具备条件的信托项目,应该逐步解除“刚性兑付”的魔咒,即便这样会导致短期阵痛。
房地产信托风险集中
由于房地产行业宏观方面的调控及经济整体下滑等因素,从2013年开始,不少信托公司的房地产信托项目,陆续陷入无法按期兑付的泥潭中。
中国信托业协会在《报告》中称,其依据2013年的公开报道,信托业发生集合资金信托风险事件13起,上述风险项目大多数已进入司法程序,共涉及11家信托公司,项目数量较2012年有所上升。
从信托项目的行业投向看,这13个信托项目风险事件中,涉及房地产信托的有9个,涉及矿产信托的有3个,涉及证券投资信托的有1个;从数量占比看,房地产领域的信托风险事件占比超过60%,是风险爆发的主要领域。
从风险项目的绝对金额看,矿产信托仍是主要风险领域。
中国信托业协会认为,从13个风险事件看,信托项目风险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二是交易对手违约风险,三是信托公司尽职调查不充分风险,四是政策风险。
用益信托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是房地产信托兑付的高峰期,全年集合房地产信托预计到期规模总计为1780亿元。其中,上半年约为807亿元,下半年约为973亿元。而到了2015年,房地产信托必须偿付的金额料达2035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房地产信托的风险将持续爆发。
录入编辑: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