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株洲新闻:是城市改变我们还是我们改变城市2014年4月8日星期二
  •   【返乡置业+独家优惠】搜狐焦点爬房团携手美迪装饰2014年3月30日盛大起航

      购房享焦点独家优惠 活动全程免费

      快来报名吧

      详情/报名地址:

      株洲网讯(记者 罗启心 策划 颜青春 采写统筹 叶新福 图片统筹 伍海涛 摄影 伍海涛 制图 王玺)是城市改变我们,还是我们改变城市?这个问题,似乎可以在株洲并不算长的城市进程中找到答案。短短60余年间,株洲从一个只有7000人口的小镇,成长为拥有390万人口的大市,它的每一次巨变,都在验证五个字:火车头。

      60多年后,株洲人引以为傲的“火车头”还在吗?它又将把我们带向何方?

      转型升级,固然需要主导,干部表率,但更需要每一个株洲人的主动作为。发展,不需要聒噪的评论员,不需要冷漠的观众,需要的是大批战斗者。

      又一次,这座城市的未来摆在了株洲人面前,你我该做点什么,该如何负起应有的责任?

      ——题记(代“十问株洲”结语)

      A

      如何理解“火车头”?

      提到株洲,人们会想到火车头——无论是百年株洲老站、动车高铁,还是喧闹的火车头广场,人们提起“北郑州、南株洲”的那股自豪劲儿,都在诉说着“火车头”。可身为株洲人,你真的理解“火车头”的内涵吗?你了解它背后蕴含的历史意义吗?

      “火车头,就是从无到有地去创造,就是敢于走出第一步。”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退休工程师梁钧颐说,“我这辈子,最值得回忆的,就是参与研制中国第一台干线电力机车。”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梁钧颐一样,第一批建设者们从四面八方涌向株洲。用“开拓者”更能诠释他们第一眼见到这座湘东小镇的心情。

      面对一穷二白的株洲,他们劈山建厂、填塘修,用青春在此扎根,用汗水浇铸车间……望着今日飞驰的高铁、林立的高楼、日新月异的城市,梁钧颐们可以无憾人生。

      建市60余年,国内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枚空空导弹,第一台电力机车……株洲缔造了国工业史上180多项第一,P由1.2亿元增加到1000多亿元。中国南车、株冶集团、株硬集团、南方航空等重量级大型企业在株洲诞生。

      如果说株洲出产奇迹,不如说株洲人出产。火车和铁轨,把各地的人才带到株洲,又把株洲的物产输向全国,更产生了各种思想的交汇和碰撞。

      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株洲始终保持着一种海纳百川、敏于学习的姿态。在这种姿态下,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株洲人创造了无数项第一、无数个奇迹。

      在株洲这片土地上,开创,从不缺乏。炎帝神农氏勇尝百草、击石生火,吴运铎负伤试制弹药、开拓兵工事业……一代又一代,创业、,成为株洲人引以为傲的历史。

      B

      我们的“火车头”还在吗?

      然而,历史归历史。如今,株洲仍在前行,却是爬坡。

      看排名,2012年,株洲P总量在长沙、岳阳、常德、衡阳之后,位列第五,P增速和衡阳并列第九,位居长沙、郴州、湘潭、岳阳、常德、怀化、益阳、娄底之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在湘潭、常德、怀化、娄底、衡阳、益阳之后,和岳阳、邵阳一起并列第七。

      看创新,2月27日,2013年度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考核结果显示,在县市区类,全省10个县市区获一等,株洲没有。在产业园区类,全省15个得,我市仅1个,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二等。

      看差距,与“老大”长沙比,经济总量的差距从1987年的1.68倍,到2000年的2.31倍,再到现在的3.64倍,标杆已远。与“”郴州比,2000年郴州的经济总量仅相当于株洲的75%,而2012年达到株洲的86%,追兵已近。

      再看外省,同为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城市,苏州曾与株洲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而到1987年,苏州人均P却高出株洲2倍,至2012年,这一差距已扩大到4.12倍,将株洲甩下不止一圈的距离。

      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吓一跳。株洲那曾经飞速转动的车轮,为什么逐渐放缓?又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火车头”沦为一句口号?

      我们是否过度于辉煌的历史片段,而忘记了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我们是否喜欢用过去麻醉自己,所以容不下半点否定质疑,乃至?我们是否陷入地方主义,变得目光狭隘,与这座城市最初的包容背道而驰?我们是否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以致不愿改变、放弃思考?我们是否固步自封、排除,使得效率低下、体制,甚至创新于襁褓?我们是否丢失了“火车头”?如果它还在,为何我们那么容易膨胀、沾沾自喜?

      接受的,有,有干部,还有从事各行各业的株洲人。

      发问,意在求解。向自己发问,更需要莫大的勇气,和一份、智慧。

      C

      面对城市发展,我们具备公识吗?

      市委市决策层提出要奋力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并且明确要打好产业振兴、县域崛起、城镇扩容提质、两型建设四大攻坚战,并制定了“四大攻坚战”具体实施纲要。

      站在转型升级的交叉口,我们总是等待城市先做改变,常常期望城市的管理者为她书写新辉煌,这种惯性的被动思维,显然不利于城市的持续发展。我们可曾想过,株洲家园的命脉,其实就把握在所有株洲人的手中,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才是株洲前行的主要推动力。

      “如果不提高公识、公共,城市未来发展或将付出高风险的代价。”中国社科院学者徐小杰如是坦言。

      工业重镇如何重振雄风?向东向南,如何拓展城市新空间?产业聚集,如何打造“中国动力谷”?县域崛起,如何铺就全新版图?民营经济,为何没有“星火燎原”?两型考题,我们如何继续作答?体制机制,如何探出新?第三产业,发展“短板”如何补长?机关效能,如何提速提质?一个个掷地有声的发问,强烈震动着我们旧有的思想格局、思维方式,也引发了无数有想法、有抱负、有责任感的株洲人,为株洲建设发展重振旗鼓的。

      “我是株洲人,我为株洲自豪。”龙泽是天元区一家中小企业的老板,对于城市与人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两者应是相辅相成、良性循环的。“但最重要的是,这里是我的家,我要发挥一种主人翁的,为城市贡献一份力。”

      所谓,通俗点,可以理解为主人翁。株洲“火车头”的继承与发扬,离不开我们的主人翁身份。我们期待领导者再续辉煌时,我们或许该反思:如果以现代的标准来衡量,我们自身的行为取向,是促进了株洲的发展,还是羁绊了其前进的步伐?

      可以这样说,一个城市的若失去了敢于突破思想障碍、勇于冲破旧有格局的创新,那么这座城市将没有未来。

      D

      传承、株洲,我们该做什么?

      昨日的辉煌已然远去,株洲该为未来筹谋了。

      “小富即安”是不是株洲人逐渐传染开来的通病?

      创业容易守业难。作为株洲市区最为活跃的民营市场经济群,芦淞服饰兴盛了许多年,却一直有店无厂,没有叫得响的品牌。芦淞区呼吁服饰老板们“个转企”,是为消灭小富即安的思想,更是为这一市场的未来存亡筹谋。然而,现实是,大力助推,“个转企”者却为数甚少,更多人选择停在原地、改变。

      “如何找回株洲服饰的春天,需要芦淞服饰的老板们消除短视,勇敢迈出第一步。”湖南艺嘉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崇辉说,实现“个转企”后,他的产品成功进驻国内各大超市,企业也跻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市场恐惧”是不是脱胎于计划经济的人们的又一种通病?

      以株洲物流为例,“这么多年,株洲还没有一家真正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相关业内人士直言不讳,“经过改制后,许多国有企业的物流虽然与原企业分离,但实质上仍然没有市场化,还是按计划经济时代规则办事,内部消化、统包统揽。”陈旧体制、市场化,严重制约了株洲物流业的发展,其后果是,株洲的物流综合成本平均高出周边城市20%。

      “利益至上”是不是个人主义盛行下的新病?

      城市建设中,在事关株洲全局发展和民生利益的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建设中,总存在着落地难、进场难、推进难等问题。许多涉及民生的建设项目,也因极个别的拆迁户开出天价,迟迟难以落地。“在保障利益的前提下,个人若能体察大局,将大大减少双方消耗的时间、沟通成本,从长远来看,受益的最终还是百姓。”石峰区轨道千亿产业园田心片区拆迁项目部的工作人员曾这样感叹。

      最后看职能转变,新时期下,简政放权、建立服务型,已是势在必行。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机关部门又能否保持“火车头”的生命力,创新政务服务、建立高效制度,为企业、市民构建一个公开、公平、的优质服务平台?

      株洲发展,“火车头”回归。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和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问题和。新一代株洲人如果还躺在过去的里过日子,那么,在这场城市发展的接力赛中,株洲不但会落后更远,还会失去下一场比赛的入场资格。

      是城市改变我们?还是我们改变城市?其实,改变之就在脚下,只有390万株洲人合力同心、迈开脚步,这座城市才能抵达美好的未来。

      株洲转折点回顾

      第一阶段:

      1953年,新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株洲被列为全国8个新建重点工业城市之一。

      1956年,明确以工业基本建设为全市一切工作中心的方针,号召全市人民为“把株洲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城市而奋斗”。

      第二阶段:

      1958年-1960年,全国掀起“”、“人民化运动”、“反右倾”整风运动、大办公共食堂、大炼钢铁热潮。

      1959年,确立株洲市的工业基本建设有更大的发展,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基本建成。

      第三阶段:

      1960年,市委市提出,株洲要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崭新工业城市。

      第四阶段:

      1966年,“”开始,地方建设工作难以开展,株洲的工业发展基本陷入停顿。

      第五阶段: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市委召开“百厂会战”工作会议,解放思想,兴办工厂、壮大农村社。

      第六阶段:

      1985年,株洲起步,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

      1988年,制定“以对、以促发展”等新政策,在湘江两岸建立全省第二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

      第七阶段:

      1988年,株洲第一座大桥宣告通车,河西进入开发期。

      1992年,株洲掀起“下海”热,人们大胆尝试在沿江开设商铺,形成商圈。

      第八阶段:

      1995年,企业进入“攻坚阶段”,株洲国有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株洲现象”广为传颂。

      1996年,长株潭经济区研讨会在株洲召开,开创“长株潭”理论研讨的先河。

      第九阶段:

      2000年,迈出简政放权第一步,为创业发展营造,即不再具体管理企业,明确将9个专业管理部门改为“行业办公室”。

      2002年,市政务服务中心启动,向打开服务窗口。

      第十阶段:

      2006年,株洲实施产业兴市、科教先导、城镇带动、文化提升四大战略;努力建设开发、文明、繁荣、宜居的特大城市。

      第十一阶段:

      2011年,确立总体目标: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建成“两型”社会示范区。

      第十二阶段:

      2013年,确立要奋力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的总要求,要求打好产业振兴、县域崛起、城镇扩容提质、两型建设四大攻坚战。

      “株洲人”看“株洲人”

      个体户言女士

      “株洲人的性格,就是拔尖、敢于创新。有了‘火车头’,就该走在前沿。”

      公务员汪先生

      “我觉得,如果每个人都提高文化素质,城市就能更文明,发展也会更快。”

      机械设计师陈耀武

      “株洲人热情、包容、接纳。我从娄底来,感到这里人与人相处非常融洽,我愿意在这养老,当一名株洲人。”

      退休教师付斌秀

      “我眼中的株洲人,时尚、豪放。时尚就是,反应特别灵敏,搞什么兴什么,什么都跟得上趟;豪放就是敢说敢做。”——转自《株洲日报》

      更多新闻:

      湘江株洲城区河东段 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方案获通过

      株洲票据收藏家:160年前的地契你见过吗

      长沙、株洲因供地率不足被暂停建设用地审批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