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家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李维森发布全国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召开数字城市及智慧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
8月13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召开数字城市及智慧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副局长李维森在会上发布全国数字城市建设及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情况。
截至6月底,全国已有310余个地级市、150多个县级市开展数字城市建设,有170多个地级市、40多个县级市完成数字城市建设并投入使用。全国累计开发涉及国土、规划、交通、房产、、消防、环保、卫生、服务等几十个领域的2000多个应用系统,有力提升了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精细化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百姓生活,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方位展示城市形象的亮丽名片、各级领导决策的依据、提高人们群活质量的帮手、企业推介产品的有效平台,促进了城市健康、和谐、科学发展,并为构建智慧城市提供了信息资源、平台基础、高新技术和人才储备。目前,已有太原、广州、徐州、临沂、郑州、重庆、武汉、无锡、等9个城市列入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计划。
李维森指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于2006年启动数字城市建设工作。特别是2008年以来,按照“构建智慧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壮大地信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总体战略,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以“快、干、好”的工作作风,大力夯实数字城市基础,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取得辉煌。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各城市都获取了市域范围高质量、高分辨率的航空、航天摄影,处理了城市多尺度、多类型、多时相的海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立了一大批规范、完善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极大丰富了城市地理信息资源;搭建了面向和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了地理信息与城市其他经济社会、自然资源和人文信息的互联互通与整合集成,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开发利用,避免了各部门的重复建设,解决了城市建设中重复投入等问题;统一了全国市域测绘基准、数据和标准,为实现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的分建共享打下了基础,并形成了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多项创新获得国家励。
此外,建立了国家、省、市共建共享的建设模式,确立了主导、机制保障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模式,实现了国家、省、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互联互通。数字城市建设充分发挥了城市人民的主导性、决定性作用,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发挥各方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管理优势,促进了地理信息资源的统筹管理与共建共享。各城市以地方法规或的形式出台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或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使用管理办法等,确立了公共平台的权威性、统一性的地位,有力了数据及时更新和系统长期有效运行。公共平台的互联互通打破了地理信息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割,大大提升了测绘地理信息整体保障服务能力。
李维森说,经过7年多的不懈努力,数字城市已成为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有力推手。目前,国家、省、市财政投入的数字城市建设资金超过60亿元,带动影像获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应用系统开发等领域的众多企业积极参与,带动地理信息产业服务产值达300多亿,推动了地理信息产业加快发展,有力促进了就业。
与此同时,国家局连续5年举办数字城市建设专题研究班,累计培训了近200名城市领导;先后举办学制3年的数字城市研究生班,为各省、市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培养造就了一批数字城市建设技术;陆续开展了政策、标准、技术、软件等方面的短期技术培训50余次。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青年为主,上万人的数字城市建设、管理及运行技术队伍。
李维森指出,通过在全国开展数字城市建设,拓展了测绘保障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提升了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扩大了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社会影响,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建设智慧城市,地理信息仍旧是不可或缺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在过去两年中,国家局组织开展了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探索与试验,正积极致力于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全面升级。2013年初,国家局出台了《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技术指南》,正式开展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及试点工作。试点的主要目标是:探索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模式、共享模式和服务模式,凝练工艺流程和标准规范,为全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升级转型以及后续大规模的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提供依据,为智慧城市、智慧区域和智慧中国建设奠定基础。目前,9个列入试点计划的城市已初步完成项目设计,正在进行设计论证和基础设施完善等工作。
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局长陈建国,太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在刚,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李钢在新闻发布会上分别介绍了浙江省、太原市、徐州市数字城市及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及应用成效。
、、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科技日报、中国日报、中国国际、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新闻社、新华网、人民网、网、《经济》、中国测绘报等记者参加发布会。(王瑜婷 蔡紫南 朱力维201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