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侦探设备
  • 侦探设备之后的公车怎么办
  •   ·全局·

      之后的

      公车怎么办

      勇

      公车之后,车辆处置带不带车牌?,一个凭借运气,就可能上车牌的城市,与上海,一个除了出钱,还要运气,才能上车牌的城市,应该不一样。不限车牌的城市,这不是什么问题。

      普通买车需摇号。没摇上,车子就不能上牌。规则有缺陷,但更改之前,对拍卖的公车不能网开一面,而应一视同仁。私车交易尚且不允许车牌号转让,公车车牌号岂能高出私车一等?

      ,公车拍卖应不带车牌号。有人担心,不带车牌号车不值钱,拍不出高价钱,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太大了!且看,公车拍卖是为了获得高收入吗?拍卖只是处置公车的手段,并非冲着钱来。现代本来就不该为钱而设。事事想着怎么“”,实际上早就现代国家治理的初衷。公车处置只为保值增值,仍摆脱不了乘机“”之嫌疑。

      公车拍卖,比时不时为缓解交通压力,维持空气质量所采取的公车封存政策,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拍卖,是物尽其用。封存,是资源闲置与浪费。私车一周一天不能开,在资源浪费上与公车封存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人还认为,公车已经在,带牌拍卖不会增加机动车存量。是的。但可以减少存量的政策为什么不用?车多,现有限牌政策旨在放缓车辆增长速度。如果,拍卖之后的公车能退出市,那么存量可以降。这可是当今政策所不能为。顺便说下,在限牌之前,机动车增速虽快,但车牌号可能退出,而今,含金量极高的车牌号不再退出。公车拍卖之际,正是表率作用发挥之良机。拍到不带牌公车者,只有摇到号,才能在市重新上牌后上。公车与新车上牌待遇应完全一样。

      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公车拍卖可以加上车牌。但是,鉴于公车车牌号的特殊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竞拍成功者必须重新上牌,原车牌号作废。公车与车牌号的拍卖收入应该分列。是,桥是桥。公车车牌号拍卖收入与常规车牌号拍卖收入融合在一起使用,而不应与车辆自身拍卖收入一样处理。

      没有限牌的城市,牌照本不值钱,裸车拍卖与带牌拍卖差别不大。但是,特殊车牌号同样需要更新为普通车牌号。

      公车拍卖,既称拍卖,则以卖出高价或合适价格为直接目标。拍卖组织方式很重要。如果现有的这些公车和普通的二手车一样,在一个市场上,不说明车辆身份拍卖,那么卖不出好价钱是大概率事件。但是,现在社会讲究商品的差异性。公车卖出好价钱,并非不可能。车辆自身品质,车辆使用者身份,准确定位的行销,都可能让车身增值。

      没有了公车,公务用车需求仍在。出租车够用吗?至少在首都,出租车数量在满足市民出行上,本就已经捉襟见肘。本来依靠公车的公务人员再加入打车行列,如果出租车数量不增加,那么不仅私人事务受耽误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公共事务受阻也将不会再是新鲜事。有些车是不是应该转岗?部分公车可能更应集中起来,不转让,以满足公务用车的需求。公车的目的不是拍卖,而是提高公车效率,避免公车私用。公车拍卖意味着公车需求的满足完全从公共生产转向私人生产。私人生产的营利性目标,与公务用车需求之间的内在冲突,决定了公共生产与私人生产之间应有一个均衡点。

      在这样的城市,没有了公车,但有公务用车需求的公务人员,要新拥有私车,并非易事。车牌号的取得只凭运气,结果是一些本来不需要私车但因为有了摇上车牌号的“好运”就有了私车。同样的,有一些人特别需要私车,却“好运”未到,怎么也用不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不到发挥。遗憾!由此,的是城市交通管理制度。从交通管理的目标来看,只要交通不拥堵,只要停车有序、不乱占车位,车辆数量的多少本来不是问题。关键是转换思维,提高道通行效率,提高拥堵段和时间段的用车成本,而不是车牌号的取得。政策如有此种改变,公车带不带车牌号拍卖就不是问题。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宏观·

      “微刺激”有望

      产生更强效应

      陈宪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7.4%,比去年四季度低0.3个百分点。增长放缓的原因,一是外部经济走弱,尤其是美国经济一季度仅同比增长1.5%,大大低于预期,导致出口意外地下降3.4%。二是内需也进一步疲软,增长目标到底是7%还是7.5%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企业与个人的投资与消费信心,加之房地产市场开始调整,致使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增长分别从去年四季度的19.6%与13.5%放缓至17.6%与12.0%。

      在这一背景下,中央在3月的“”上设定今年的增长目标为7.5%左右。虽加上了“左右”二字,毕竟高于7%,说明仍然希望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这无疑提振了市场信心。随之,开始推出稳增长措施。由于初始阶段的措施比较微弱,故市场称之为“微刺激”政策。

      “微刺激”不外乎财政政策刺激与货币政策刺激两种。此次财政刺激的力度较大,集中在投资和减税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加快基础设施、棚户区与社会保障房投资;允许民间资本参与80个大型基础设施、清洁能源、信息技术、油气及石油化工项目的投资等。后者包括免征小微企业营业税与所得税;为落实国务院征收率简并要求,财政部决定简并和统一征收率,将6%和4%的征收率统一调整为3%,新政将主要针对特定一般纳税人,估计为这些企业减负约240亿元。

      货币刺激措施也陆续推出。虽然利率政策没有变化,且下半年也不会有变化,存款准备金率却已定向地下调(称为定向降准)了3次。第一次是4月25日,分别下调农村商业银行与农村合作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第二次是6月9日,为去年小微贷款或三农贷款占总贷款比重达到一定比重(余额超过30%,新增超过50%)的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6月16日这一次定向降准的范围扩大至民生、招商及兴业等股份制银行。同时,央行通过再贷款机制向部分中小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提供了1000亿元的人民币贷款,并贷给国家开发银行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棚户区。央行还通过“窗口指导”要求商业银行增加首套购房贷款。公开市场操作也更加积极,逆回购更为频繁,正回购受到。

      同时,还增加了退休人员的消费补贴,出台了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措施。6月30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在不改变存贷比算法的同时,对存贷比、分母的范围进行了调整。“三农”、小微等贷款出,大额可转让存单进分母,银行获更大信贷空间,符合“定向微调”的宏观政策预期,进而从货币宽松到信贷宽松。

      “微刺激”措施在二季度初见成效。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从一季度的12.0%增至12.3%。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尽管由于房地产投资走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二季度比一季度有所放缓,但更多基础设施投资的启动,使得其仍然保持在17.2%的高位。外部的改善,使得出口从一季度下跌3.4%转为二季度增长5.1%。其结果,二季度经济增长从一季度的7.4%反弹至7.5%,整个上半年的速度则稳定在7.4%。

      展望下半年,可以期望“微刺激”措施将产生更强的效应。这样的预期一是基于对政策效应时滞的判断。“微刺激”从3月底开始,而大部分的措施在二季度,尤其是5月、6月推出。政策效应都有一定的时滞,二季度出现初步效应,更强劲的整体效应则应该在几个月后的三、四季度出现。二是根据对“微刺激”力度的判断。“微刺激”只是市场对于中央此轮稳增长措施的称谓,是针对声称不会有“大规模刺激”而形成的。实际上,不是“大规模”不一定就是“微规模”,而有可能是“小规模”或“中小规模”。“微刺激”政策的效果应该比市场预期更强,下半年内需的增长应该得到更大的政策支持。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国际金融·

      跌有余悸

      程实

      一个月前,笔者才在此栏中评说全球金融市场“涨无可依”,转眼之间,一轮全局性的下跌就席卷而至。

      自2014年7月25日至8月6日,短短几个交易日里,MSCI全球指数下跌了3.44%,MSCI新兴市场指数下跌了2.23%。除了另类的中国股市,其他主要指数均大幅下跌。

      虽然目前还不能确认此番下跌会不会构成长期趋势反转的拐点,但可以推断,此番下探还没有达到预期深度,原因有四:

      其一,全球经济复苏稳定性已然缺失。应该说,全球经济弱复苏的“新常态”早已确认,近来出现的新变化是复苏波动性的大幅上升。从全球角度看,复苏两大稳定器是美国和新兴市场,在新兴市场内部已剧烈分化的背景下,美国经济也突然了稳定性,2014年前两个季度增长率振幅放大至危机以来的高点,IMF更常反常地将美国经济2014年增长率下调了1.1个百分点至羸弱的1.7%,全球经济稳健前行的两大支柱都表现出少见的脆弱性。从个体角度看,作为美国经济主引擎,美国消费表现黯淡;作为欧元区核心,经济乍现颓势;作为新兴市场增长主动力,全球化推进趋缓。整体和个体经济复苏稳健性的同步缺失,给风险滋生创造了条件,并给未来资本市场的表现蒙上了阴影。

      其二,政策异动性加大。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从一而终的政策未必是利好,偶然的超预期刺激也不是坏事,但常态化、效果存疑的异动令人担忧。近来,美联储加息争议升温,欧洲负利率和可能的QE引发关注,日本安倍经济学的存续遭到质疑,新兴市场国家的刺激新手段也成为话题,全球政策处于微变、欲变、将变的状态之中。从市场角度看,这种状态并不惬意,一方面,在危机发生6年之后,各种刺激总需求的总量政策效应已然进入尾部阶段,余力不大,形同鸡肋;另一方面,结构性政策始终是普遍稀缺的,而政策差异性又很大,利益博弈导致政策协同性下降。全球政策在大分化背景下的异动性加大,使得其本身更像是复苏的波动放大器,而不是增长催化剂,这自然会给资本市场带来复合型冲击。

      其三,各种风险远未出清。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上行周期里风险不断酝酿,积累到一定体量必然集中爆发,并导致趋势反转,而在下行周期里,风险不断,市场则在风险趋向基本出清的过程中触底筑底。目前来看,风险才刚刚开始,离出清还差得很远。一方面,风险积聚速度还是很快。伴随着俄罗斯陈兵边境,乌克兰危机渐有升级之势,巴以冲突也不断升级,地缘风险不断上升;而随着房市普遍趋冷、收入增长放缓、两极分化加剧和金融资产质量悄然再度劣化,全球范围内的经济金融风险也有所凸显。另一方面,风险力度还很有限。实事求是地看,当前市场下跌的深度还没有充分反映地缘风险和经济金融风险业已积累的程度,这将给未来资本市场走势形成。

      其四,预期变化正在发生。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决定涨跌的,不只是基本面,还有,变了,趋势自然随之而变,并由于“预期的实现”而具备了连续性。全球资本市场之前安逸得太久,波动率长期处于反常低位,这种安静之后的风险爆发反而更具有性,包括对趋势的性和对的性。目前来看,VIX指数短期内从低位反弹了60%,市场也开始集中反思三个问题:一是常态化弱于预期的经济复苏是否足以支撑之前连续的、较大幅度的上涨;二是较高的风险偏好是否相对于现在的风险显得过于乐观;三是在思变之后,未来继续轻视风险是否有失。无谓结果,这种反思本身就会市场信心,并带来相应的风险规避行动,从而给市场带来零星又全面的下行压力。

      (作者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纽约笔记·

      迎接无人机时代

      金蓓蕾

      越来越多的科幻故事正在成为现实,无人机正是其中的一项。随着全球无人机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呈现出从军用到民用的发展趋势。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前景充满了无限可能,成为了科技行业下一轮竞争战中的重要战略。

      称其为会飞的机器人也好、无人驾驶飞机也好,无人机已经从导弹射击战争机器扩展到了由智能手机应用即可控制的灵活小巧还可搭载视频装备的微型飞行器。无人机目前在美国用于森林灭火,在肯尼亚用于人们偷猎犀牛。好莱坞用它来丰富影片拍摄,美国私家侦探用它来捉奸,婚礼和房地产摄影师则开始用它进行户外婚礼仪式和房地产全景的航拍,而电商巨头亚马逊即将用它来快递货物。

      目前世界上有三十几个国家/地区研制了几百种型号的无人机。全球民用无人机已经形成了大约1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全世界在军、民用无人机系统方面的研发、测试费用将从2013年的66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114亿美元。未来10年,全世界在军、民用无人机系统上的总投资将达891亿美元。美国航空管理局(FAA)预测,在民用/商业领域,小型无人机将会是最大的增长点,并预计如果能够在2018年前完成规章完善,将有7500架小型无人机投入商业使用。

      由于看好无人机的发展,原美国《连线》主编克里斯·安德森辞去了主编工作,与朋友联合创立了3D机器人公司,制造和销售世界上最酷的一些无人机。作为美国超级商业畅销书作者,安德森对技术有着相当敏锐的嗅觉。他大胆地预言,正如20世纪70年代我们看到的是个人电脑的诞生和兴起,未来10年将是个人无人机展示优势地位。“我们正在进入无人机时代。”

      自亚马逊公司CEO贝索斯去年12月展示公司数年来一直在研发的无人机投递以来,商业无人机就一直是科技界热议的话题。据《圣荷西水星报》报道,这一生机勃勃的行业即将扬帆起航,既可以推销房地产,也可以进行作物喷粉,不过前提是相关被设立起来,并得到美国航空管理局(FAA)的批准。FAA计划在今年拿出针对55磅以下的无人机的管理法规,并将在2015年9月30日之前制定出针对商业无人机的管理方案。亚马逊在上个月的申请中透露了无人机项目的进展:已进入第九代,可负重5磅货物,以超过50英里/小时的速度飞行。贝索斯乐观地估计,完全批下来需要四五年。根据Robot Economic公司的科林·刘易斯的计算,亚马逊的平均运输成本是2美元至8美元。如果使用无人机的话,平均运输成本可能低至2美元。而且,用无人机送货能够减少碳排放量。在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亚马逊证明:更快的送货导致更多的购买。在一项测试中,亚马逊公司发现,仅仅提供当日交货的选项,就可以使顾客购物的可能性增加20%至25%。

      为了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美国科技巨头都不愿放过无人机的发展。谷歌公司收购了美国无人机制造商泰坦航天公司,打算将其太阳能无人机技术运用于向欠发达地区普及互联网的“谷歌气球”计划。Facebook也不甘落后,收购了另一家位于英国的太阳能无人机新创企业Ascenta,或将其作为进军硬件产业的切入点。刚在纳斯达克亮相不久的运动摄像器材制造商GoPro表现出色。GoPro主要开发、生产和出售便携式高清摄像机,多用于极限运动的摄录。GoPro不只是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新生力量,也是无人机板块的,因为该公司的轻型摄像机经常被安装在消费级别的无人机上。

      虽然商业无人机的热潮引发美国和一些人士对于可能因此受到严密的担忧,但是无人机时代的到来看来已无法。俄罗斯快餐连锁店Ilya Farafonov在6月份推出了其第一个送比萨的无人机,正准备扩大到18个城市运作。无人机系统初创企业Airware也成功为其无人机网络云操作系统的推出融资2500万美元。可以想象,等明年FAA出台管理细则后,商用无人机的发展将进入更快的轨道。

      (作者系《东方早报(博客,微博)·上海经济评论》驻纽约记者。郑景昕编辑,工作邮箱:)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