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并非农历上最寒冷的时节,但是信托业已隐隐步入严冬。
用益在线统计,2014年四季度(10月1日-12月29日)信托成立规模仅为2236.6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2968.07亿元减少24.64%,为近6年来首降。其中房地产信托降幅最明显,312.24亿元的成立规模相比去年同期下降68.63%,产品平均期限从1.84年缩短至1.65年,反映出信托公司看衰地产的决心。
格上理财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庆展指出,从行业内部层面看,2014年信托资产增速持续放缓源于信托产品的个体风险增加,行业监管的升级等多重因素促使信托公司调整;从外部层面看,经济进一步下行,泛资管竞争加剧,股市走牛造成的分流效应等方面造成了信托规模的同比减少。
从数据上看,四季度信托资产分布除了金融市场一枝独秀外,基础产业、工商企业和去年同期相比变化较小,基础产业成立规模508.47亿元,同比增长1.57%;工商企业成立规模291.48亿元,同比减少4.26%。
沪上一信托公司总经理向记者表示,今年出现兑付风险的地产信托问题大多集中在交易对手选择、投后管理上,所以公司已经提高了对房地产信托的审核门槛,准备降低新增地产项目数量,四季度风控部门否决了一批原本可以上马的地产项目。
“今年地产信托较为集中在重庆、西安、、杭州、成都等地发行,只与实力雄厚的房企合作,优先选择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核心区项目,因为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需求旺盛,库存和去化状况好于三四线城市,房市有望率先复苏,地产风险也有望率先缓解。”该总经理告诉记者,“三四线城市存在过度开发、民间借贷泛滥、去库存压力大等问题,比如鄂尔多斯、温州、济南、呼和浩特、乌鲁木齐、贵州等,随着人口拐点的到来,三四线城市已经不在选择范围内。”
基础产业信托的减少意料之中,10月初国务院公布《关于加强地方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43号文),失去了财政,一些信托人士直呼“信政合作已经没有空间”,预计基础产业信托的减少仍将持续,但不会出现断崖式下降。统计显示,今年该类信托到期量约1.4万亿元,其中集合信托达2720亿元,几乎是2013年的三倍,平台公司需要通过‘借新还旧’缓释债务压力。
此外,从销售层面也可看出传统固定收益类信托的尴尬局面,多位信托公司销售人士表示,四季度地产、基建类信托产品销售已愈发困难,其原因之一是投资者对上述领域风险的担忧,原因之二是随着A股下半年开始走牛,资金正加速向资本市场转移。
数据印证了这个推测,用益信托在线统计,今年下半年开始投向金融市场的信托产品成立规模猛增,四季度成立规模达到649.52亿元,占当季总规模的29%,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指出,资金信托对证券投资占比的提升,主要缘于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以及投资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等市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