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大英博物馆外景
图为:V&A博物馆雕塑前,老师正在给学生
图为:福尔摩斯博物馆门口游客络绎不绝
本报记者揭明玥发自英国伦敦
日夜穿梭街头的红色双层巴士、随处可见的黑厢老爷出租车、156岁高龄仍正常服役的大本钟……说起伦敦,很多人会想起这些烙上历史印记的城市名片。但在这座由罗马人始建的千年古城,最神奇的是有一种“时光机器”,它叫博物馆,流连其中,就如同踏入时空之门,能听到文物的浅吟,触摸时代的余温,感受创造者的。
英国博物馆超过2000家,国家级和有资助的1700多家博物馆对免费。而拥有300多家博物馆的伦敦,被全球冠以“博物馆之城”的美称。10月底至11月初,我仔细参观伦敦9个知名博物馆,感受到伦敦的博物馆不仅知识,传承文化,还是能够提供互动的教学场所,培养创新和的大众课堂。
博物馆成孩子的第二课堂
阴雨绵绵,秋风瑟瑟,我来到大英博物馆。步入大英博物馆中庭,1656块形状各异的半透明玻璃镶嵌顶部,彼此交错的条纹将光线分割成棱格状影像,让人进入另一个时空。
古埃及展厅里,一群穿校服的低龄小学生,拿着博物馆为他们设计的图册,在展柜前来回寻觅。图册上的题,有的需要补充藏品年代或名称,有的要求给藏品分类,有的大量留白让孩子发挥。“老师,我找到人像石雕了。”“这杯子是喝水的吗?”面对好奇的孩子们,带队的Iris老师慢慢做着。
跟着孩子们的队伍,我看到这样一幕:老师指着小鸟模样的玉器,提醒孩子动物;对着古埃及帆船,将久远年代的生活原貌娓娓道来;站在法老棺木与木乃伊跟前,却又讲述着生命的可贵。这种看似游离于藏品本身的解说,却让几千年前的文物立即鲜活了起来。
Iris介绍,伦敦的博物馆几乎都具备教育场所的功能,利用漫画、短片甚至特效,通过解说、、交流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参观中学习,最大特点是为不同年龄和职业的人提供差异化服务。Iris指着孩子手上的图册说:“例如册,面向高龄学生的更加难,图片少很多,并会设置问题,侧重学习藏品历史和年代风俗,而对于幼儿园孩子,可能只有图画和最简单的单词,让幼儿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描画心中的文物。”不仅如此,英国有的博物馆提供的语音导览设备,除了语言不同,面向小学生、初中生、海外游客和专业学者,内容也有所分别。
“文物只有活起来,才能被学生接受并亲近。”Iris说,博物馆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如科学博物馆提供各种新技术的体验项目,若孩子学会使用新技术机,博物馆会当场将所拍照片,印在小衣服上作为励赠送。而自然历史博物馆会高仿复制一些古化石或动植物标本,放在真藏品旁,让孩子去触摸和,甚至还能在此品尝到各种用昆虫烹制的食品。
艺术博物馆传递创新魅力
伦敦是创意之都,我踩着秋日的落叶,来到全球最大的艺术收藏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以下简称V&A博物馆)时,发现游客多得令人意外。
馆内陈列的藏品超过460万件,艺术长廊里有绘画、雕塑、珠宝等,游览如同逛迷宫。在罗丹的雕塑旁,有人专注地埋头临摹;闪亮的珠宝前,老者拿着放大镜仔细研究;欧洲展厅里,教授带着三两学生上课。
欧洲展厅旁,正在举办为期10个月的婚纱展。璀璨灯光下,跨越两个多世纪的各款婚纱,带着优雅传达着迷人魅力。浪漫的蕾丝、高贵的绢绸、剔透的水晶纱……孩子感受到新奇,女人看到了梦想,设计师读出了经典。各类与生活相关的主题展,是V&A博物馆最大的特色。
而博物馆主楼后,一座意大利风格庭园里,来自伦敦各个大学艺术院系的学生,将自己设计的作品展示在蓝天白云下。伦敦艺术学院学生Ben说:“无论我想设计什么,每次逛逛这里,总能找到灵感。”
V&A博物馆新闻处相关负责人Lily介绍,该馆营利性组织,一半运营资金来自资助。为使艺术作品让观赏,给设计师和制造商带来灵感,他们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赞助募集小组,并通过纪念品贩售、藏品专利授权、巡回展览等方式筹措资金,借此让艺术品走出去。同时,他们很注重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今年,V&A博物馆与中国招商局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将在深圳创建一个新的设计博物馆。V&A既提供咨询,也会陈列他们的主要藏品。
在伦敦,不仅是V&A博物馆,还有建在废旧发电厂址上的泰特现代艺术馆,毗邻伦敦塔桥的设计博物馆等,都不遗余力地致力于艺术,激发创意。
在名人故居感受大家风范
头戴一顶猎鹿帽,身披英伦斗篷,手持放大镜,口里衔着弯烟斗……这是福尔摩斯的标签式形象。来到伦敦,怎能不去贝克街看看他的故居?
名人故居是伦敦少数的收费展馆,但作为全球第一个专注于虚拟人物的名人纪念馆,福尔摩斯博物馆每天门庭若市。一栋四层小楼房,与伦敦街头很多房屋并无差异,只是门口150多名各种肤色的游人,宣示这里的与众不同。
二楼书房,壁炉炭火吱吱作响,茶几上属于福尔摩斯和华生这对最佳拍档的帽子似乎还留有体温。火光映照下,我仿佛看到福尔摩斯坐在椅子上,一边吸着烟斗,一边思考案情。
在这里,全球各地发给福尔摩斯的信件被制册展示,其中包括已故戴安娜王妃的来信。中国青岛市民邵珊悦写道,“我您一直活在我身边。”甚至还有匿名信,提供福尔摩斯老对头莫里亚蒂教授的行踪……
博物馆志愿者Corey说,得空他就会来帮忙,感觉自己守的不是一座房子,而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每天300多名游客从四面八方汇集此处,都只为感受心中的福尔摩斯,这令他兴奋不已。显然,这带来的不只是可观的门票收入,更证明了福尔摩斯早已超出文学作品本身,成为伦敦又一个符号象征,而贝克街221B号则是全球最著名的地址,侦探文化也从这里传遍世界。
对仅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出现过的福尔摩斯,英国人尚且如此眷顾,而像狄更斯、济慈、莎士比亚等名人博物馆,则更具象更真实地记录和展示英国丰厚的人文历史。这些杰出人物博物馆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一位位名人,让记忆和纪念有了真实可感的载体,更是名人所处的时代和所传达的文化精髓,成功延续至今天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