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婚姻可以带来健康的身体——又一项社会学研究证明了这一点。11月19日发表在《健康与社会行为》(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上的研究[1]称,随着年龄增长,婚姻质量与心血管性越来越相关,尤其在女性身上会得到更充分的体现。果壳网科学人对文章的通讯作者,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社会学系的刘慧进行了采访。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刘慧是论文的通讯作者。图片来源:msutoday.msu.edu
心血管病,社会家庭因素不容忽视心血管病界范围内都是排行榜的头名。在中国心血管病一直是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在农村,心血管死亡占在所有的死亡原因的38.7%,在城市,这一比率则高达41.1%[2]。在美国,心血管病同样在老年人中发病率很高,并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心血管病成为跨越地域、人种、经济形态的社会性的流行病?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医学界以往对心血管病的认识可能有失偏颇。“我们对心血管病的了解大多基于医学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比较注重行为,生理等因素,很少考虑社会家庭因素。”刘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婚姻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家庭因素。”刘慧说,“婚姻关系是成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一直以来都受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视。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婚姻质量对心血管病的影响,更全面地了解这种疾病。”
在此之前,也有针对婚姻质量与心血管性的流行病学研究,然而大多研究往往将焦点集中于面对婚姻压力时的生理-心理反映,且限于研究规模和设计缺陷,不足以作为支持婚姻质量与心血管性二者关系的临床。
刘慧的研究选取了“生命历程”(life course)视角,也许更适合研究婚姻幸福度。“所谓生命历程理论,就是将人放入历史背景,从出生、幼年、青少年、中年直到暮年,经历社会意义上、年龄相关的社会实践、社会活动,实现社会学角度的‘老化’。”刘慧介绍说,“对于婚姻,无论是对婚姻的理解、还是来自婚姻的压力,都带有各年龄段、各类社会特有的标签。从这个角度来说,‘生命历程’映射出一个社会人的老去,而‘心血管病’则反映出一个人体机能的老去。二者存在相互关系。”
严格的实验设计研究的可靠性
研究者综合医学与社会学以往相关研究背景,挑选年龄与性别作为变量,从“生命历程”角度研究它们对婚姻与心血管病性关系的影响。其研究数据来自美国“NSHAP”项目。
“国家社会生活、健康与老龄化项目(The National Social Life, Health and Aging Project ,NSHAP)是(美国)第一个覆盖全民的、有关健康与亲密关系的调研,由大学的国家调研中心(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 ,NORC)负责进行。”刘慧告诉科学人,“2005至2006年,NORC和大学的首席研究员共同完成了第一批调查,共收集全国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样本超过3000人,年龄从57到85岁。2010至2011年,也就是5年之后,项目组对第一批受访者以及他们的配偶或爱人进行了第二次,以了解受访对象在社会学与生物学上发生了何种变化。这些涉及各领域的资料,可供科学家研究某种事物是否会影响一个人的生命历程。”
研究者严格选择研究对象,以确保在两次中,研究者的关键变量(如婚姻质量、心血管病史)无丢失。最终入选的包括459名女性与739名男性,共计1198人。
“我们的样本是随机抽样,是有一个非常科学,非常强大的研究团队共同设计的抽样方式,具有人群代表性。”刘慧解释说。这意味着这个规模的人群调查足够庞大,其结论具有较高可信度。
对于心血管性的评价,研究者将高血压、心动过速、C反应蛋白(CRP)和心血管病史四大指标纳入考量。对于为何选择这四者,研究人员认为,高血压是多种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对血管和心脏都伤,可导致血管炎症、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等;过快的心率往往意味着心脏不能有效将血液与氧气供应至组织细胞,长期则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和高死亡率;C反应蛋白是系统性炎症指标,已有研究认为它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一样,可作为心血管病强有力的预警指标;最后,由于大部分受访者是老年人,心血管病又是老年人常见病,所以在家庭中主动提起的个血管病史也至关重要。
在对婚姻质量的评价中,研究小组提出9个问题,包括与伴侣关系的亲密度、依赖度、满意度等。关于这9个问题是否能正确全面地反应婚姻质量,刘慧的回答是:“这些问题是比较常见的婚姻调题,在以前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一些统计指标也表明这些问题是可靠的。”
研究结论:幸福与健康同行研究者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初步结论。首先,两次调研间婚姻质量下降的人群显示出更高的C反应蛋白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尤其对女性影响更大。不仅如此,第一次调研中婚姻质量差的女性,在第二次调研中,其心血管病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尤其是75-85岁人群,表现为:高血压罹患率增加9倍以上、心动过速增加3.5倍、综合心血管事件增加9.39倍。
而对于婚姻质量较高的女性,研究也得出相似结论。对于75-85岁女性,第一次调研中展现出较高婚姻质量的个人,在第二次调研中高血压罹患率比低质量组下降70%左右,心血管事件报告量也降低一半。
不仅是婚姻影响健康,心血管性也会影响之后的婚姻生活质量,糟糕的身体质量可能为婚姻套上。但有趣的是,这一点在男女上非常不同。报告显示,即便是药物控制下的高血压,也会显著降低女性未来的婚姻质量;而男性在控制了高血压后,反而更少报告负性婚姻感受。至于具体原因,文章并未给出明确答复。
不要因婚姻不幸而选择单身无论是国际上还是中国的诊断指南里,吸烟、酗酒、肥胖等因素都是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对社会因素鲜有涉足。本研究虽然展示了社会因素与心血管性存在客观的相互关系,但造成这种关系的深层原因并未阐明。刘慧认为,社会因素有很多种间接影响身体的可能途径,比如,影响健康行为,影响心理健康,如导致抑郁等。婚姻质量差的人更容易采取一些不健康的行为(抽烟,喝酒),更容易抑郁,这些都会影响心血管健康。
谈到研究的局限性,刘慧说:“我们用统计方法方法控制了本研究中的一些因素,比如,抽烟、喝酒、体重、年龄、性别等等,但是还有些因素我们不能完全控制。关系其实很难完全用社会研究的方法去证明。”
如果说不幸的婚姻真的是“坟墓”,是不是单身比较好?刘慧认为不然,她提醒大家:“有很多研究表明结婚的人整体比不结婚的人更健康。”所以单身狗们,还是为了健康,该恋爱恋爱、该相亲相亲去吧。(编辑:粉条er)
参考文献:Hui Liu,Linda Waite.Bad Marriage, Broken Heart?Risks among Older Adults.Health across the Life Course.2014.55(4) 403–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
新闻标签: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