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商业委托
  • 商业秘密律师委托商业秘密相关案件2014年11月8日星期六
  •   东莞商业秘密律师委托商业秘密相关案件

      一、商业秘密的构成

      1、不为所知悉(秘密性)

      秘密性,这是商业秘密的核心特征,也是认定商业秘密的难点和争议的焦点。法律的“不为所知悉”即指商业秘密的秘密性,是指人所主张的商业秘密未进入“公有领域”,非“公知信息”或“公知技术”。秘密性是商业秘密与专利技术、公知技术相区别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商业秘密维系其经济价值和法律的前提条件。一项为所知、可以轻易取得的信息,无法籍此享有优势,法律亦无需给予;一项已经公开的秘密,会使其拥有人失去在竞争中的优势,同样也就不再需要法律。

      对于在具体案件中“不为所知悉”如何理解和适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以下简称《若干》)第2条第2款指出:“本所称不为所知悉,是指该信息是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得的”。该解释是从字面含义和从信息的消极获取渠道所作的界定,并未从正面出它的内涵。“不为所知悉”是对商业秘密内容的要求,主要是要求作为商业秘密的信息应有新颖性,只是对这种新颖性要求较低,只要与众所周知的信息有最低限度的区别或有新意即可。“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得”是对商业秘密来源的要求,下面要对“”和“公开渠道”做出界定:

      (一)的相对性

      第一,“”的相对性

      在主体上的相对性与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立法旨相吻合,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的是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行为。因而商业秘密相对的“”当然不是泛指社会上不特定的多数人,而是指该信息应用领域的竞争者,即同业竞争者。

      一项构成商业秘密的信息并不是指除了持有人以外没有任何人知悉。而是指该信息在本行业或本领域内不为所知。具体地说,是指同业竞争者,非竞争者如一般和组织被排除在外。即使竞争者也仅仅指同行业、同领域的能够凭借该信息取得经济利益的企业、科研机构或个人。但是从事与该信息有关的技术开发、经营管理活动的科技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管理人员知悉该信息不影响其秘密性。

      第二,在地域范围上的相对性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技术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早已推广应用成为公知技术,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还鲜为人知,属于先进技术。和国外相比,则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在科技方面存在着很大差距。某些国外即将淘汰的技术,被中国企业引进之后,可能被当作先进技术,具有秘密性。因此,秘密性的地域范围并不是象专利发明的新颖性那样,有一确定的空间标准,而是随着个案中涉及的有利益冲突的主体的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当所涉及的是两个跨国公司的竞争关系时则应考虑世界范围内的相关。如果涉及的是一个国家的两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则应考虑这个国家的。

      (二)秘密性的相对性

      但商业秘密作为一种以秘密状态保守的知识产权,无法以一个硬性的、绝对的标准衡量其秘密性,因此,我们对其秘密性的理解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种相对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种情形中,换句话说,在以下四种情形中,尽管从形式上,该信息为人以外的其他人知悉,但并不能由此否认该信息是商业秘密,侵权方以此作为非罪的抗辩理由的,不能成立。这四种情形是:

      其一,多重发明。由于商业秘密的特殊性,会出现人和他人各自都以为自己是该商业秘密的唯一人,或者相互之间发生横向关系共同采取保密措施的,这种情形通常被称为“多重发明”。

      其二,反向工程。根据商业秘密人投入市场的产品,有人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该产品的商业秘密,并且同样作为秘密管理,即为“反向工程”。

      其三,商业秘密的使用与管理中,一定限度的公开。在商业秘密的使用与管理中,一定限度的公开是无法避免的,如一个厂商在使用某商业秘密时,不可避免要有一些工厂中的员工接近、掌握该秘密。

      其四,为其他行业、专业领域知悉。商业秘密的秘密性是在同一知识水平、同一专业技术知识领域内而言的,因为一种经营信息或技术信息,可能对于一个外行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也不会利用它实现某种利益目的。例如,一个出版商的客户名单,对于竞争对手如获至宝,对于并非该行业的人来说,可能一文不值、毫无意义。又如前苏联一种军用的合金材料含有非常重要的技术信息,以它的下脚料制作的一种民用挂衣钩在民用领域却从未意识到对该信息的保密问题,后为美国从中获取。在上述其二、其三、其四的情形中,仅限于相关当事人是以不违反诚实经营的方式而知悉,如果是有意以此作为他人商业秘密的手段的,仍然属于违法行为。

      2、能为人带来经济利益(价值性)

      若干第2条第3款:“本所称能为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是指该信息具有确定的可应用性,能为人带来现实的或者潜在的经济利益或者竞争优势。”该解释了商业秘密的本质特征。能为人带来经济利益这指的是商业秘密的价值性,是法律商业秘密的目的。首先,商业秘密能给人带来的经济利益往往体现为因竞争优势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其次,该经济利益不但包括应用商业秘密已带来的经济利益,而且也包括虽未应用但一旦应用必然取得的良好。商业秘密的价值性包括“现实的或者潜在的经济利益或者竞争优势”,不以现实的价值为限。

      能够为人带来经济利益,这正是商业秘密的可受的财产利益。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人取得商业秘密并努力所享有的商业秘密权的内在动力。商业秘密的人在开发研究商业秘密的过程中,已有明确的工业化或商业化目标,这无疑是出于谋求经济利益的考虑。从商业秘密的实施利用结果来看,人因使用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秘密或商务信息取得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例如在技术上,含有技术秘密的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使其在同类产品中拥有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特点,或者能够降低产品成本、节约原材料;在商务方面,经营信息的持有和运用能够拓宽商品销或提高商品销售价格;在经营管理上,商业秘密的运用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开源节流,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等等。商业秘密持有人可以从上述几个方面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创造更多的利润。而持有人以外的他人也有可能以这些信息的使用谋取非法利益,商业秘密的意义就是他人从这些信息中取得不正当的经济利益。

      3、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商业秘密的客观有用性,即通过运用商业秘密可以为所有人创造出经济上的价值,具有确定的实用性,是实现商业秘密价值性的必然要求。一项商业秘密必须能够用于制造或者使用才能为其持有人带来经济利益。正由于商业秘密的实用性,谁只要掌握了商业秘密,谁就必然可以将之用于实践,所以在人才流动中商业秘密的侵权才变得如此容易和广泛。

      实用性条件要求技术信息、经营信息具有确定性,它应该是个相对完整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方案或阶段性技术。实用性还体现在商业秘密必须有一定的表现形式,如一个化学配方、一项工艺流程说明书和图纸、制造产品的技术方案、管理档案等等。实用性并不要求人对商业秘密的现实利用,只要该信息满足应用的现实可能性即可。实用性与价值性是密切相关的,实用性是价值性的基础,没有实用性就谈不上价值性。所以,尽管商业秘密的价值性是包括将来的、潜在的价值,但同样要求这种价值是具体的,根据科学的推断是可预期的,商业秘密必须能够运用到一定行业,从而产生实际的经济价值,没有实用性的经营信息和技术信息,抽象的概念、原理、原则,如不能为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方案,不能称之为商业秘密,是不能获律的。

      4、采取了保密措施(保密性)

      商业秘密的保密性是指商业秘密经人采取了一定的保密措施,从而使一般人不易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该要件强调的人的保密行为,而不是保密的结果。之所以有此,盖因法律鼓励为而斗争者,不应上之睡眠者。保密性的客观存在,使得竞争对手在正常情况下通过公开渠道难以直接获悉该信息。

      (一)不采取保密措施,商业秘密不受

      如果人对一项信息没有采取措施,对该项信息采取其公开的态度,则说明他自己就不认为这是一项商业秘密,或者其并不要求。

      中国科学院科学仪器厂技术服务公司(后更名为科仪诚科技开发中心,以下称开发中心)与阜外医院共同设计、试制A—100型ACT监测仪及配套试管和XJ—100型胸骨锯。开发中心获得了上述两项产品的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张××曾经为开发中心代表人,张××后来担任麦迪凯尔医疗设备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代表人,开发中心认为,被告研究所利用在原告处掌握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在违反保密制度的情况下,生产了与原告生产的产品原理及内部结构完全相同的医疗器械,了原告的商业秘密,以此提起诉讼。法院经过申请查明,原告单位的资产评估师在评估本单位资产时,未将该项技术列入本单位的无形资产项下的“商业秘密”中。尤其是原告所提供的科学技术鉴定书,在鉴定证书的登记表中对ACT监测仪确定的密级为公开。因此,由于原告不能举证证明自己的商业秘密的存在,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二)保密措施法律宽容的

      秘密性的判断应当以合为标准,要求人采取万无一失的保密措施是不切实际的,即要求持有信息的人采取措施并合理执行,而不要求措施的万无一失。因此,对人来说,只要采取了合理的、适当的保密措施,使商业秘密在的条件下不至于被泄露就应当认为具有秘密性。对此法律的也非常的宽容。《若干》第2条第4款:“本所称人采取保密措施,包括订立保密协议,建立保密制度及采取其他合理的保密措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关于商业秘密构成要件问题的答复》中指出:“只要人提出了保密要求,商业秘密人的职工或与商业秘密人有业务关系的他人知道或应该知道存在商业秘密,即为人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职工或他人就对人承密义务”,可见《答复》中对保密措施成立的要求较《若干》中更为宽松,只要人提出保密要求即可。将人是否采取保密措施作为认定商业秘密的要件之一,在学理上颇多争议,但从门认证犯罪、查办案件的角度来看,作为认定的要件十分必要。根据司法实践,人只要采取了下列措施之一,即认为采取了保密措施:(1)是否建立了保密规章制度;(2)是否与相对人或职工签订了保密协议或提出了保密要求;(3)涉及商业秘密的特殊领域是否采取了适当的管理或警戒措施;(4)其他为防止泄密而采取的具有针对性及合的保密措施。

    延伸内容: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