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0日(周三)10:00,上海市新闻发布会将邀请市经信委、市交通委、市卫生计生委、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参加,介绍《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4-2016年行动计划》主要内容及实施情况,并回答记者相关提问。
1、中央人民:我们知道上海已经完成了一轮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上一轮行动计划主要是进行了布网覆盖、专项应用,那么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转向应用为主线,这是怎么考虑的呢?在将来具体推进过程当中,如何来落实这条主线?期待取得怎样的?
李耀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在基础设施和应用方面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在整个建设当中可能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点。第一个阶段“走进智慧城市”当中基础网络的布置特别是中心城区要全覆盖。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二阶段向全域覆盖,以及3G向4G拓展,对网络质量来说还要解决增加的部分,工作量依然很大。除了行业评比、专家评比之外,还要增加市民感受评价,也就是网络的感受度和质量。在此基础上,基础设施搞得再好、再宽,如果上没车智慧城市建设也不能说是成功的,所以车在哪里?简单来说就是各行各业的应用。上海这座城市在智慧城市的应用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说走进社区,城市因为建筑高度密集,所以社区对网络的需求、服务的要求也很高,在这方面上海一直是走在全国前列。我们已经做了43个社区的试点,今年还要进一步放大到50个社区还要做2个区的区级平台。从扩展过程来看,下一步还是要围绕市民感受度,突出需求。所谓应用就是需求在哪儿,智慧城市的发展就延伸到哪儿,任何发展既要讲顶层设计,还要讲信息共享。到基层这层,到了每个应用领域,千条线穿一根针,必须把各种功能进行叠加。上海在应用领域里面是走在前列,体会也最多,碰到的问题也最多,下一步我们准备在五大应用方面,比如说宜居智慧生活方面,比如在智慧经济领域。大家注意到,自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国家以美国和为代表,从去工业化再回归工业化,是立足在信息化互联网发展基础上进行再工业化和升级工业4.0,把精密制造加自动控制、加智慧发展,将来的网络不光是服务社交网,最后的网络是相连,我们说现在的信息化水平从理论来说,人和物、物和物、人和人的连接只完成1%,最后就是所有机器都连接起来,所有信息互通,用你的手机终端可以操控一切。所以,上海要始终走在前列。
要着眼于运行可靠、深化智慧。城市越大,城市管理的问题就越多,用老办法很难解决。比如说以前一些“老”的问题,乱搭建、乱停车、乱设摊、乱穿马等等,要有制度建设。比如地铁逃票,我们用信用体系机制向社会公布,个人逃票抓出一次,超出一定数量就记录在个人信用档案里,在找工作、出国办手续都会受到影响。去年1月份实行以后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减少了40%逃票率。所以,用传统的,靠人管人的办法,每天上百万的流量根本管不了。
智慧政务这一块能不能变成高效透明的,特别是自贸区提出负面清单管理,也就是前置的审批进一步放开,变事中、事后管理为主。这里面大量要解决政务信息公开,同时既要尊重行业拉条的合理要求,也要使各条线的符合信息化共享共用,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接下来还有一个技术升级,因为现在网络无论是安全还是网络水平,从原来的小型机带着局域网桌面系统,逐渐转向云计算,同时手里掌握了所有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如何挖掘,这是一座金矿,但要解决公共安全的情况下发展,这都有赖于智慧政务进行再造。所以,新三年的任务不是比以前轻了,而是更重了。这次提高操作性,把区域应用,刚才我说的智慧社区、智慧商圈、智慧新城、智慧园区、智慧村庄,突出整个空间上的特殊要求。可以期待的是,在这些应用里面通过“四新”经济结合已经取得了一批,有的是带有性、开拓性的。我们期待在今年工博会的时候有一些发布,在智慧城市应用方面,希望大家一起关注。谢谢大家。
[二手上海车牌交易已明确将纳入平台]2、第一财经频道:想问一下被称为最贵铁皮的上海车牌的问题:二手车牌交易要纳入拍卖平台,意味着将来二手车牌额度必须纳入拍卖平台和新车牌一起进行拍卖,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高奕奕(市交通委秘书长):首先已经明确二手车牌的额度将纳入一手的额度进行统一管理,具体的操作办法目前正在抓紧研究当中,一旦确定会及时向社会公布。
3、:我有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老的三年行动计划已经过去了,能不能客观评价一下,我们特别想知道,您觉得有哪些问题和不足?
李耀新:过去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使上海在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但是这次在制定当中做了几件事,一是问题导向。就是要广泛听取各行各业的企业,以及各方面的专家,还有广大市民的意见,做出客观的评价,找到存在的问题,新三年行动计划的制订采用问题导向。二是目标导向。研究国际发展趋势,对智慧城市的未来做一个研判,制定一个好的目标导向。三是导向。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和机制上要创新和突破、创新和导向。
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还是存在一些发展上的不足,我们感觉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在整体的开发利用共享当中,目前信息化的体制机制特别是电子政务很不适应。所以,市委、市要求我们要把顶层设计完成好。第二个,是在信息共享上。第三个各行各业怎么加强信息应用方面,都会做一些调整。
我们上海信息化水平虽然走在前列,但是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我们在网络消费水平、人均的信息消费、城乡数字之间的差距和鸿沟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发展是不平衡的。
我们信息产业的发展增长很快,但是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核心信息产品和技术以及服务对外依存度上还有差距。
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加速发展以后,网络安全的复杂性越来越强,对于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新问题应对能力显得不足,不同的地域、不同人群之间数字差距不是缩小,有的地方在拉大,如何来解决好是一个重要课题。
最后一个就是解决好市民感受度的问题。大家有时候会和其他城市进行对比,在其他小城市,为什么在上,在商店里,感觉到上网的速度、信号都比我们强。我跟大家简要解释一下,一个是网络频段的因素,第二个就是互联网静态网的设置,就是我们的宏基站是最强大的,但供和求之间,就像如果在一个网吧里几个人同时下载电影,其他人就没有机会了,流量和供求之间是有关联的。还有就是城市建筑密度对信号是有的,上海的建筑密度、楼层高。各种各样的原因,实际上在基站的建设当中,集约化的应用是领先全国的,我们通过第三方运维公司尝试最后一公里网络统一建设,不会出现多条线,而是大家共享的。接下来还要进一步的深化,新的4G建设当中上海在基站建设当中,社会矛盾也比较突出,总是有一些,都希望网络畅通,但都不希望基站离自己近,这需要大家学一点科普知识,我们也要加大宣传,包括智慧城市体验周,希望各位记者朋友,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来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下一步,我们正在考虑中心城区部分在基站基本到位的情况下,要研究宏基站加微基站的模式,有一个创新专项叫做智慧照明专项,市领导要求我们跟交通委联手创建一个产品,以需求为导向,用智慧照明新的终端把太阳能、LED,把摄像头,把微基站,把电子发布屏和互动屏做到新的灯上,把灯的公品变成一个信息化的载体和网络,我们产品已经取得了相应的专利和样机,今年的工博会上将会推出。我觉得这些问题还是需要有一些实实在在的解决,在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当中,我相信不但我们在专业角度、行业角度全国领先,还要让市民的感受
[解读上海的道拥堵严重]度有所提升、有所改善,尽管我们的压力、难度很大,要把一个小城市网络搞好,和把一个特大城市网络搞好,难度要大很多。互联网的投入产出不是一条线,投入越大效应越好,它是一个平台,一直投但是在一个水平上,过了这个拐点才往上走,是台阶状的走,所以要有一点耐心,给我们一点时间。谢谢大家。
4、解放日报:我有一个问题想提给交通委的高秘书长,最近某电子地图的运营商发布了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二季度上海拥堵指数排名第一,上海成为全国最堵的城市。我们先不论可信度有多高,我们想问一下,市民确实是感受到交通越来越堵了,那么在未来三年行动当中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有哪些方法来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呢?
高奕奕:我们已经注意到前一段时间有某家地图运营商发布了各大城市的运营指数,其中提到上海的拥堵是全国第一。首先仅凭一家地图运营商的发布指数不足以说明上海的拥堵情况,但是这确实给我们一个警示,上海的道拥堵已经比较严重了。实际上,这些年围绕着治理城市的拥堵、加强机动车和道的管理,我们一直在进行政策的研究和措施的推进。在未来围绕着贯彻落实交通,我们会加强机动车的管理,具体的措施包括继续执行目前正在施行的机动车牌额度的拍卖以及二手车牌额度纳入拍卖平台等。
第二个是加强道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运用信息化手段。上海的道信息化应该说起步比较早,在全国的影响也比较大,目前来说效果也比较好,大家每天出行都可以在上看到,特别是高架上有很多的情报板。这些屏对于我们加强道管理、治理拥堵起了很大的作用。下一步要进行全市域情报板的全覆盖,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一步提高道通行的效率。另外,我们准备向社会发布重点段的拥堵指数。通过这些措施不断地提高道管理的水平。
第三,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尽量减少私家车使用的强度。其中为了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我们也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刚才李耀新主任也提到了,五大应用行动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专项就是智慧交通。在第一个三年智慧城市行动当中,智慧公交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上海中心城区已经有589条公交线可以实时查询公交车的到站信息,或者通过下载手机APP,或者直接在站点上通过显示屏看到。我们的计划,到年底中心城区900条公交线要实现14000辆公交车的实时到站信息的预报和可查询。谢谢。
5、新民晚报:我们看到新的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项应用就是智慧生活,我想请问教委领导,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材施教,在现有的模式下可能会存在比较多的难点,想问一下在未来三年智慧生活当中,在智慧教育方面有什么具体的应用呢?谢谢。
袁雯(市教委副主任):谢谢记者的提问,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认为促进每个人实现个性化的发展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大家知道,在规模化的教育模式下,兼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是有难度的,而信息化将为市民的终身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更多的途径和方式。我们想通过未来三年的教育信息化来做这样几件事情:
第一是推进“上海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我们暂且称之为“上海微校”。这是一个面向所有学习者的平台,每一位市民都会拥有自己的终身学习账户,记录贯穿一生的各种学习经历和学习;这一账户还将与“上海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连接,使各种学习得到认定、积累和转换。
[智慧教育具体的应用]第二是推进上海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和应用。要想针对学习者学习的需求和学习的特点,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提供学习资源,首先需要信息技术和各类教育资源的支撑。所以,我们要建教育资源中心,统一资源建设规范和标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智能化的教育资源搜索引擎,支撑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
第三是推进教育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应用。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与学习需求、习惯、效果等相关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学习者的需求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希望通过怎样的形式获取资源,他们希望资源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以及资源的组合状态等等。所以,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将通过建成的数据中心来收集、梳理和分析这些数据,为学习者、为资源的建设者、为教育机构提供各类数据的服务,同时也为教育的科学决策提供更大的帮助。
6、请问一下李主任,我看了行动计划,上海打算2016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万亿元,具体推动包括互联网金融、智慧商务、智慧企业等五个专项建设,这些专项计划如何落实呢?哪些企业可以从中受益?第二个问题,按照8月底国家八部委出台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新规,智慧城市建设成效要纳入地方政绩考核,允许地方多种投融资手段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那么,在投融资领域,上海有没有这方面的规划和打算?
李耀新:我简要回答一下。实际上在智慧城市发展当中有一个重要的板块就是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的发展涵盖了硬件和软件也就是制造和服务。在发展中有几个关键,上海一定要代表我们国家信息产业方面能够担当和作出贡献,一个是集成电产业,上海集成电目前在全国三分天下有其一,长三角周边地区集中了全国60%的集成电产业。集成电产业链很长,从设计、研发到芯片的加工制造,到集成电的配套,包括装备、元器件,包括集成电的光刻等等。
第二个,上海互联网经济当中几乎涵盖了所有互联网的各种领域,比较活跃的有几个,一个就是上海在全国网络视听领域,包括多和内容产业上,在全国是比例最高的。二是互联网金融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比较活跃。再往后发展,大家知道深圳的互联网主要是两家企业提供通讯装备的,互联网的企业网络平台比较多一点,百度也好,包括新浪。上海在互联网发展当中,一个在社会应用领域,养老、卫生、体育等领域发展的比较深,先解决个性化,逐渐进行碎片整合,形成一定模式。还有就是上海的互联网发展当中,势头比较显著的就是用信息化传统工业。传统商圈的发展也面临着互联网和互联网化。上海还有一个领域,像阿里巴巴在杭州主要是做日用消费品,但在中国生产资料、大商品互联网化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现在正在从传统行业垄断的局面逐渐开始转向互联网化,但还只是刚刚开始,因为煤价也下来了,各种资源和能源的来源多元化,现在是市场主导了,机会来了。而上海由于航运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的基础,将来会成为中国生产资料和大商品的交易中心。在这个领域里面的互联网企业有可能做大,而这里面算一下经济学的帐,一块钱的生活资料、六块钱的生产资料,发展空间很大。还有一个就是未来的产业,车联网和城市交通系统打通以后,这对产业是一个,带来的产业链是很长的、规模是很大的。所以,在未来上海发展当中,孕育着很多的可能性,我们会为此努力,也希望多多关注这些领域。谢谢。
7、新加坡联合早报:我有两个问题想请问一下经信委领导。第一个就是您提到智慧政务和智慧,过去三年行动计划当中您对于信息孤岛的问题,经信委有没有什么看法?在这个过程当中,在信息公开化或者说内部的信息整合当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在未来的三年当中信息孤岛的问题可以怎么来解决?有没有什么目标说我们的电子政务或者说整合综合有多少个部门信息会内部公开或者向市民公开?大家觉得经信委、教委、卫生计生委各自的信息公开没
[智慧城市对吸引外资大有帮助]有问题,但把这么多部门的信息整合起来向市民公开,还是有一些挑战的。
第二个问题,上海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对于外资来说有怎样的机会?我们相信中国在硬件方面、网络安全的软件建设方面是没有什么问题,在这当中对于外资来说还可以获得什么样的机会?
刘健:你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怎么消除信息孤岛的问题,我们在推动过程当中也学习和借鉴了新加坡好的做法。对于这方面的工作总的考虑有几个方面,首先对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当中是一个基础信息怎么实现集享的问题。所以,上海已经建立了人口、法人和空间地理三大基础信息库,目前已经投入运行并且不断地进行拓展,下一步会向全市各个部门包括对区县共享。
大家都知道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但各个部门对于自己到底有多少信息,不一定很了解,我们正在推动第二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的目录体系,把的信息有哪些、在哪里、谁负责、多长时间更新一次,通过政务信息目录体系的建设,供各个部门查询。第三个,掌握了大量的数据,信息怎么为社会所利用,所以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信息的社会,第一个阶段定位在试点先行,在九个部门推动了数据,在此基础上,今年已经进入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全面推进阶段,全市所有市级部门都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今后我们还将推动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制度完备阶段,不断深化这项工作。
最后就是怎么使跨部门重大信息化的应用,促进信息资源之间的共享,同时使得相关部门的应用向平台进行集聚,使重大的应用项目更好地覆盖相关的应用。
至于问到的第二个问题,作为上海来说,上海一个很重要的城市就是海纳百川,所以上海在当中的进程会根据中央的部署会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力度,我们也非常欢迎来自的企业加大对上海的投资力度,参与上海智慧城市建设,上海在信息产业当中本身就是一个的外向型的产业形态,未来的三年智慧城市建设,更加希望有更多的国际企业来参与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设。谢谢。
徐威(市新闻发言人):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各位如果有什么问题还可以问相关部门。再次感谢大家。
延伸内容: